近年来,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机市场拉动作用的日益显现,联合收割机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,机收作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加上交通运输、燃油及各项费用持续上涨等因素的影响,南乐“麦客”南下作业,收益如何?南乐县农机局通过三夏信息平台对今年补贴的66台收割机进行了跟踪问效,结果有喜有忧,效益有好有差,淘金梦有圆有缺。
南乐县千口乡千口街村农机手武景全兴奋的告诉我们:“今年我随‘乐收跨区作业队’去驻马店西平县、项城市收割小麦,乐收农机专业合作社提前给我们作业队签订了几万亩的作业合同,我们不用担心没活干,我们只是到指定的地点按规定标准收割就行了。而且机械维修、纠纷处理等事项都有专人负责,很省心!我两站地割麦1000余亩,净收入3万多元”。
福堪镇崔宋村农机手赵永亮接到我们打去的电话,情绪有些低落,他说:“今年我和俺村另一名机手搭伙外出割麦,由于信息不准,在作业地点造成机车‘扎堆’,机手之间为了抢活竞相压价,每亩地不足40元,我总共割了210亩小麦,再去掉工资,跟本不挣钱”。
在目前情况下,农机手如何走出拐点,寻找新的盈利点是农机部门需要解决的课题。通过对66名农机手的询查,大家普遍认为,要获得更大效益,农机手必须走出“跑单帮”的局限,有组织的建立农机合作组织,抱团发展,结成利益共同体,增强作业市场的竞争力。组成跨区作业队不但有利于跨区作业信息的获得和共享,更便于机车调度,减少管理成本,降低市场波动及供需不平衡带来的风险,最终让每个机手都受益。